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YFD);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41);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项目(----)
年初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肉鸡产业自规模化养殖以来面临的第三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此次事件以流通环节为枢纽,给肉鸡全产业链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导致大型养殖企业资金短缺,中小规模企业加速退出,订单生产违约增加,养殖户收入受损。尽管如此,白羽肉鸡以其“短、平、快”的特点,且偶遇“非瘟鸡会”,成为最具优势的猪肉替代品,年肉鸡生产持续增长,呈现增长惯性,全球肉鸡产量首次破亿吨。据美国农业部预测,年全球肉鸡产量可能达.6万t,较年.7万t增长2.08%;年中国肉鸡生产量可能达万t,较年万t增长3.03%。白羽肉鸡是中国所有畜禽品种中料肉比最低,规模化程度、产业化程度、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品种。在现代白羽肉鸡养殖生产中,在不同季节、不同日龄等多变因素影响下,如何正确调控鸡舍通风,是肉鸡养殖的最大难点,也是决定养殖成败的关键,应正确对待肉鸡养殖环境条件缺陷,开展精细化通风管理。本研究概述白羽肉鸡产业及经营模式、养殖方式并简析养殖效益,详论精细化通风技术,以期为现代白羽肉鸡高效养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中国肉鸡养殖概况
1.1肉鸡产业概况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肉鸡生产国,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统计,年,中国肉鸡出栏.23亿只,其中白羽肉鸡出栏49.20亿只,黄羽肉鸡出栏44.32亿只,小白鸡等肉杂鸡出栏16.71亿只。全国祖代白羽肉鸡存栏.3万套,父母代存栏.3万套,白羽肉鸡产值约亿元/年。鸡肉是世界第一大肉类生产和消费产品,全球鸡肉约70%来自白羽肉鸡。鸡肉是中国第二大肉类产品,中国鸡肉主要来自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二者分别约占45%、40%,白羽肉鸡产量在中国畜禽肉类产品中居第二位。
1.2肉鸡经营模式
中国肉鸡经营模式主要有公司自繁自养、“公司+农户”的合同养殖和小农户个体生产3种。其中,“公司+农户”模式最为普遍,且对促进中国肉鸡产业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白羽肉鸡合同养殖量约占75%~80%。随着时代进步,白羽肉鸡产业在不断转型升级,逐渐向紧密型全产业链模式发展,此模式下,公司能掌控从种鸡繁育到商品鸡养殖再到产品加工的全部环节,有利于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市场提供健康安全的动物源性食品。
1.3肉鸡养殖方式
中国肉鸡养殖业历经40多年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养殖方式已经从简单粗放的家庭分散饲养向高度集约化、标准化养殖转变。目前,商品肉鸡养殖主要有厚垫料地面平养、网上饲养和笼养3种养殖方式,其中高标准笼养方式占50%以上。笼养方式具有节约用地、降低能耗、提高劳动效率、饲料转化率高且便于机械化、智能化操作等优点,能够缓和养殖用地难、饲料资源紧张、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是中国肉鸡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1.4肉鸡养殖效益
受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年肉鸡饲料成本达元/t,比年上涨元/t,涨幅达11.05%。年,肉鸡养殖饲料成本上升、肉鸡规模扩大、鸡肉替代猪肉消费量减少,受前述诸多不利因素干扰,商品肉鸡养殖除3、4、7、12月外,其他月份均亏损,3月盈利最高,为1.75元/只,5月亏损最多,为4.71元/只,全年平均效益为-1.86元/只;一体化肉鸡企业平均盈利1.72元/只,屠宰环节平均盈利约0.50元/只。
2通风技术
2.1负压通风
鸡舍内环境质量是肉鸡充分发挥遗传潜能的决定性因素,合理通风是影响肉鸡舍内环境质量的关键环节,商品肉鸡养殖较多使用纵向通风方式,是机械负压通风系统的一种,该系统要求鸡舍密闭性好,在鸡舍一端安装大功率排风扇,在相对一端设置进气口,使整个鸡舍形成一个空气流通“隧道”,让空气从鸡群上方通过,应用空气对流原理增加鸡只舒适感。现代白羽商品肉鸡养殖以密闭式鸡舍为主,采用负压通风,有利于通风换气均匀,鸡舍的密闭性越好,负压通风效果则越好,从鸡舍建设成本和技术角度综合考虑,应使鸡舍内负压值达到25.0~37.5Pa。
2.2风冷效应
当一定速度的风吹过鸡体时,带走部分热量,使鸡只感到凉快,鸡感受到的温度(又称体感温度)低于实测的温度,这种现象称为风冷效应。风冷效应与风速、气温、湿度、鸡群密度、日龄密切相关。
日龄越小、气温越低、密度越小、湿度越低、风速越快,则风冷效应越大。肉鸡不同养殖方式的风冷效应各异,网上平养的风冷效应最大,之后相继为垫料地面平养、阶梯笼养、层叠笼养。鸡舍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5%。
2.3通风模式
肉鸡养殖主要有3种通风模式,即最小通风模式、过渡通风模式和纵向通风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日龄的鸡群及不同季节养殖肉鸡。
最小通风模式是横向通风,为满足鸡的基本生理需求而提供最小通风量,每千克体重通风量≥1.0m3/h,熄灯后每千克体重换气量不应小于0.7m3/h。该模式适用于寒冷季节(连续5d平均气温10℃以下)和育雏期间,一般在白羽肉鸡1~2周龄或最冷季节3周龄以前采用该通风模式,当外界温度低于鸡舍内的目标温度时,设定最小通风量,侧墙横向风机间歇运行。
过渡通风模式也称混合通风,当鸡舍侧墙的排风扇全部开启,仍不能为鸡群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时,需要启用部分纵向通风的风机,一般春季和秋季(连续5d平均气温在10~22℃的时期)或白羽肉鸡3~4周龄时,采用此种通风模式,该模式通风量为每千克体重换气量≥1.5m3/h。
夏季连续5d平均气温在22℃以上时,采用纵向通风模式,以降温为主要目的,兼顾换气,利用风冷效应使鸡的体感温度达到或接近目标温度。
通过风机与湿帘配合使用,能够显著降低鸡舍内温度与湿度,改善鸡舍内环境条件,为肉鸡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外界热空气通过湿帘进入鸡舍,温度降低;纵向风机通风,排除鸡舍内水分,降低鸡舍的相对湿度;纵向通风加大气流速度,降低鸡的体感温度。
在白羽商品肉鸡养殖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鸡龄、季节、舍内环境条件,适时选用恰当的通风方式,具体见表1。
表1商品肉鸡养殖通风方式选择
2.4精细化通风技术参数
白羽商品肉鸡养殖第1~2周以保温为主,适当注意通风;第3周适当增加通风量和通风时间,1~3周龄以保温为主;4周龄以后,除冬季外,应以通风为主,特别是夏季。当通风与保温相矛盾时,以通风为主,温度取下限保温,寒冷季节适当提高供暖投入,适当增加通风,确保良好的鸡舍环境条件,从育雏的第1天起就要注重通风。不同日龄肉鸡的适宜温度与不同季节精细化通风的风速等技术参数见表2。
表2商品肉鸡精细化通风技术参数
3展望
良好的通风能为肉鸡提供舒适的生活、生产环境,提高养殖效益。以往,肉鸡养殖配套设备相对落后,养殖技术比较原始粗放,饲养管理者往往凭经验或凭感觉控制通风,很难根据鸡群需要而合理通风,常因通风不合理而造成经济损失。如今,随着肉鸡产业不断发展,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环境控制设备已被广泛应用,肉鸡养殖的硬件条件得到很大改善,鸡舍内环境调控逐渐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将来,肉鸡产业需要探索更先进的养殖技术及配套设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完善,肉鸡养殖业也逐步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经济效益。研究者设计了单片机通风智能控制系统,利用单片机分析传感器测得舍内温度与湿度及氨气等有害气体浓度等指标,通过单片机串口对多组变频器进行控制,全天候监测,实时调节鸡舍环境。基于无线数传网络模块ZigBee协议和Android应用,师斌杰等构建了ZigBee星型连接网络的鸡舍环境监控系统,用户只需一部支持蓝牙通讯的手机,就可以接收环境参数、监控鸡舍环境、控制现场执行装置。Banerjee等设计出可穿戴式传感器系统,用于跟踪监测鸡只身体健康状况,可以对家禽体温等指标进行全天候监测。还有基于ZigBee的鸡舍环境无线监测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以及巡检机器人、抓鸡机器人等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养殖业的广泛应用,大数据、智能设备赋能规模养殖,必将推动肉鸡养殖通风等环境调控技术实现智能化、智慧化,促进肉鸡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