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闲在第一次布衣单剑朝天子的时候,已经身兼全天下最顶级的武学配置。
霸道真气、天一道功法、四顾剑法(姑且就叫这个名字吧)、流云散手、五竹亲授的机器人跳崖生存法。
当时的范闲被庆帝认可“达到了洪四痒的境界”。而洪四痒是天下九品高手中,离大宗师距离最近的一个,按照庆帝的说法,洪公公没挨那一刀百分之百就是大宗师。也就是说,入宫当公务员的操作,生生断送掉了天下第五个大宗师。
而到后面最终决战的时候,范闲将自己的武技提升到了极致,融合了几大宗师的武学精髓,结合自己的战斗模式,造出了一把收放自如的真气匕首,威力巨大可以破庆帝(残血)的防御。
这个境界突破到极限的范闲,跟被五竹打得遍体鳞伤的庆帝大战了几十个回合,互相换血之后,范闲力竭倒地。而庆帝也只剩下最后一口气,除了五竹和范闲制造的伤之外,还挨了最后一击巴雷特。
虽然范闲跟大宗师境界的距离还是遥不可及,但他能够突破自身境界,伤害到天下第一的大宗师庆帝,这就已经是奇迹了。
而结局时候的范闲,武功妥妥的天下第一,而且比第二名胜出几里地那种强悍。
NO2、洪四痒洪公公的境界非常高,在大宗师以下,除了结局时候的范闲之外,再没有人可以企及。
洪公公练习的是霸道功决,而且是庆帝亲自传授的。但他没能进入王道境界,按照庆帝的说法,就是洪公公割了不该割的东西,导致境界无法突破。
但洪公公的天赋确实很吓人,他大概是天下唯一一个练习霸道功决之后,没有出现爆体副作用的人。
范闲从小就被霸道真气折磨,庆帝更是经历了爆体的黑暗时期,而洪公公学会后就没有任何副作用。当然了,除了他天赋确实很高之外,大概跟割了那玩意儿会漏气也有关系,漏掉了就不会爆气了。
更牛皮的一点,洪公公的肉体可以承受庆帝灌注的王道真气,并且还能呈现跟《幽游白书》中户愚吕弟弟一样,肌肉膨胀的景象。在大东山战斗打响之前,庆帝就用灌输真气的方式,让洪公公的肉身变得无比伟岸,并且让四顾剑和苦荷坚信洪四痒就是第四个大宗师,给庆帝打了掩护。
而庆帝灌输到洪四痒体内的真气,是足够达到大宗师境界的量,洪公公能够承受如此巨大的真气量,那他确实无愧于宗师之下第一人的称号。
NO3、影子影子到结局的时候,应该是除了范闲之外,最可怕的九品上强者,真要打起来,估计海棠朵朵和王十三郎也不是他的对手。
而且影子还是范闲之外,唯一一个伤到过大宗师肉体的人。
四顾剑在二度屠杀东夷城城主时,影子躲在城主府中,对四顾剑发出了超越境界的一剑,而且成功突破了四顾剑的二指防御,刺中了四顾剑的身体。只不过当时四顾剑的身体已经被庆帝打掉了一半,影子刺中那部分是费介用药给糊上的假肉。
而四顾剑对弟弟的表现很满意,夸了他一句:
小弟,你实在是令我很失望。
当然了,四顾剑并不是否定影子这一剑的威力,而是因为影子还在纠结大哥为什么当年要自灭满门这事情上,让四顾剑感到很失望。
除了超越境界刺到了自己兄长,影子还在范闲第一次布衣单剑朝天子的时候,在海棠朵朵跟王十三郎的配合下,给庆帝的大腿割了一刀。虽然没有达到预期(想割断腿动脉),但这也是大宗师以下伤到大宗师的第二次奇迹了。
能够两次创造这种奇迹的影子,是当之无愧的世间第二强者。
NO4、王十三郎如果说影子是四顾剑剑庐的首徒,那么王十三郎就是四顾剑指定的继承者,无论武功还是心性,王十三郎都最有可能成为东夷城新的大宗师。
但在结尾的时候,王十三郎还是没能进入大宗师境界,而且在第一次布衣单剑朝天子被庆帝虐爆之后。王十三郎就放弃了继续挑战大宗师,而是陪着范闲去神庙找回了五竹叔,而王十三郎跟海棠朵朵砸了神庙,估计武功有所提升,但最终站内两人没出场,具体提升到什么境界就不好说了。
而在杀死庆帝以后,王十三郎带着被打烂的五竹去了大东山,并且一直陪着五竹,而且给五竹和范闲当联络人。王十三郎既然陪在五竹身边,除了看着他疗伤之外,大概也会向五竹讨教几招打发时间。以王十三郎的天赋,学习五竹的跳崖大法肯定手到擒来,所以他的武功进步肯定胜过一个人在草原独居的海棠朵朵。
NO5、海棠朵朵海棠朵朵是苦荷最得意的弟子,也是范闲的忠实粉丝,为了范闲决定一辈子待在草原,当一条守望大庆的单身狗。
海棠朵朵也被大宗师苦荷钦点“假以时日就能进入大宗师境界”,但这种评价在结局也没有兑现,海棠虽然还是九品上的绝顶高手,但并没有展示出碾压级的战力,也没有像影子跟范闲那样超越境界给大宗师制造伤害。
更狗血的是,海棠朵朵在神庙里亲口承认,自己那个所谓的“天脉者”头衔,是北齐皇室硬炒作出来的。可见北齐宣传部门给圣女加了不少戏,说不定“必定成为大宗师”的人设也是硬炒出来的,海棠自己压根没有那种觉悟。
NO6、燕小乙燕小乙虽然战绩不怎么耀眼,而且小说跟电视剧里都在跟范闲起腻,没有显示出多么爆表的天赋跟战力。
但庆帝也夸了他一句“跟大宗师境界只有一步之遥”,而且燕小乙也是天下唯一一个九品弓箭手,而且还非常光荣的死在了巴雷特之下,所以姑且认为他是主角团之外最强的九品上高手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