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韩乐

昨日,中国证监会发布通知,批准大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大商所)开展液化石油气(LPG)期货及期权交易。LPG期货合约正式挂盘交易时间为年3月30日,LPG期权合约正式挂牌交易时间为相应期货合约有成交的下一个交易日。这也意味着国内首个气体能源衍生品将正式登陆大商所。

液化石油气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液化石油气进口国和消费国,开展相关期货及期权交易,将为产业企业提供公开、连续、透明的价格信号和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有助于促进相关企业稳定经营,推动液化石油气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LPG期货及期权作为大商所首个能源品种,有效拓展大商所服务领域和品种板块,将在助力企业应对价格波动风险、完善贸易定价机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对于衍生品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意义重大。

LPG期货上市恰逢其时

据了解,LPG主要来源于油气田伴生气和原油炼制副产品,是清洁环保、应用广泛的重要燃料和化工原料。作为燃料,LPG不依赖管网,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工商业,是实现“气化”农村的重要气源,在城市消费中也是天然气重要替代和补充。作为化工原料,LPG可替代石脑油,用于生产丙烯和其他汽油添加剂等化工产品,也可用于发泡剂、橡胶等领域,下游应用领域广泛。

历年消费量及消费结构(万吨)

在—年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LPG化工用途的兴起,对LPG的需求日益增加,消费量由年的万吨升至年的万吨,增长约一倍,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国。在需求量增加的同时,我国的LPG需求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年后LPG的化工用途逐步兴起,原料需求由年的万吨,增长至年的万吨,增长%。年LPG燃料消费量为万吨,占比53%,仍是我国LPG消费的主要领域。

LPG历年供应量(万吨)

随着工业、民用需求日益增长,我国LPG消费量持续攀升,年表观消费量万吨,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14%,近10年消费量年均增速8%。从产量看,年我国LPG产量仅次于美国和沙特位居世界第三,达到万吨。年我国LPG进口万吨,主要来自中东地区,进口依存度达到44%,已成为全球最大的LPG消费国和进口国。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面临价格波动困扰。LPG价格影响因素众多,上游原油价格、国际贸易、船期、库容、季节、极端天气、炼厂检修等因素都会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导致价格大幅波动。在国内价格上,年以来LPG价格波动幅度分别为56.8%、65.9%、86.8%、56.3%、66.7%,亟需衍生避险的“港湾”。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受到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尤其是近年国际油价巨幅波动、替代能源不断涌现,导致我国LPG价格大幅波动。以LPG消费大省广东省为例,年以来LPG价格最高元/吨,最低元/吨,波动幅度高达92%。近5年来平均波动幅度超过50%。

国内LPG产量稳步增长,进口份额逐年增加。在—年间,国内LPG产量由万吨增长至万吨,增长39%;净进口方面,LPG增长近6倍,由年的万吨增长至年的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进口国,对外依存度由12%增加到41%。

在进口价格上,我国受原主要进口国日韩与出口国之间形成的阿格斯远东价格指数(FEI)、沙特合同价格(CP)的影响,缺少与贸易规模相匹配的国际价格影响力。众多产业企业对上市衍生品、提供反映市场真实供需的价格信号和避险工具的诉求由来已久。

在此背景下,大商所推出LPG期货及期权对服务相关生产、贸易和消费企业具有重要意义。上市LPG期货能够有效发挥价格“指南针”作用,成为LPG现货定价的“罗盘”,帮助企业廓清价格迷雾,为企业提供公开、透明和连续的价格参考,提高我国在国际定价中的影响力。同时,LPG期货有望成为管理实体经济风险的“避风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众多产业链企业可以利用LPG期货进行套期保值,有效对冲价格波动风险,便于企业集中精力搞好日常生产经营,增强抵抗风险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期权与期货联袂上市提供多元避险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LPG期权将和LPG期货联袂上市。此次同步上市的LPG期权也将为市场提供更丰富多元的避险工具和策略。

“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商品期权可以实现保险、增强收益和波动率管理等功能,与LPG期货及大商所场外综合服务平台等形成合力,为市场提供丰富的交易策略和灵活的套保工具,在降低市场运行风险、优化投资者参与结构、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满足精细化和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业内人士表示,大商所已上市的豆粕、玉米、铁矿石期权保持了平稳运行,期权规则体系和技术系统得到充分检验,为LPG期货、期权同步上市打好了基础。

据介绍,在国际衍生品市场上,新上市的期货品种大多会同时或一段时间后推出期权交易。此次在与标的期货同步研发的情况下,基于相关品种的运行情况,创新性地开展了LPG期权合约设计。

“从目前LPG现货以及远期的流动性来看,市场非常活跃,因而期货的上市是具备投资者基础的。LPG期货和期权的一同获批和同步上市,提高了新品种上市效率,有助于构建完整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充分发挥衍生品市场功能,支持我国能源行业防范风险、转型升级。”业内人士表示,对大商所而言,此前大商所已上市19个期货品种和3个期权品种,形成了农产品、化工和黑色等品种板块,初步实现“一全两通”新格局。随着LPG期货及期权上市,大商所迎来了首个能源品种,将拓展服务能源产业的领域和范围,对于深化大商所“一全两通”战略、加快推进我国衍生品多元开放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正值全球疫情防控和国际原油市场发生剧烈变动的特殊时期,这也为LPG期货及期权上市赋予了特殊意义。

市场人士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石化行业的生产复工、下游需求、原料及成品运输等产生了显著影响。尤其是近期疫情蔓延冲击全球经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等对相关国际金融市场和现货行业造成明显冲击,LPG产业链企业面临着市场供需调整、产销两端价格波动等风险。此时上市LPG期货及期权可谓恰逢其时,为LPG企业战“疫”复产、对冲风险提供了新工具,在防疫时期为全产业链保驾护航。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年起,大商所持续研究和推动LPG品种立项和上市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以及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已经完成LPG期货及期权合约和规则的设计方案,并已于近日向市场公开征求了意见。同时,期货交割仓库、期货和期权做市商征集也在有序推进中,相关业务、技术系统已准备就绪。下一步,大商所将积极推进合约规则完善、投资者培育、技术平台测试等前期工作。LPG期货及期权上市后,大商所将持续加强一线监管,确保市场稳定运行,为产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加公开、公平的交易环境和有效的价格发现及避险平台,助力实体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证监会也表示,下一步将督促大连商品交易所继续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液化石油气期货及期权的平稳推出和稳健运行。

为什么选择LPG上市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LPG市场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便于存储和运输,产品质量指标体系明确且易于鉴定;市场化程度高、价格波动大,有利于开展标准化的期货合约交易。

市场规模大:我国LPG市场发展迅速,按年均价元/吨估算,市场规模在亿元左右。随着工业、民用需求日益增长,我国LPG消费量持续攀升,年表观消费量万吨,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4%,近10年消费量年均增速8.2%。从产量看,年我国LPG产量仅次于美国和沙特位居世界第三,达到万吨。年我国LPG进口万吨,主要来自中东地区,进口依存度达到44%,已成为全球最大的LPG消费国和进口国。

自然属性好、标准化程度高:LPG在专用的储存设备中,自然品质稳定,表征其品质的关键指标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LPG可在常压低温或常温高压下长期安全储存和运输。我国LPG无论何种来源,其主要成分均以三个碳原子(C3)和四个碳原子(C4)的烃类为主,通过色谱分析及其他检验设备即可准确测定LPG中C3与C4的总比例及其他组分含量,易于鉴定。国家标准委于年颁布了GB-LPG国家质量标准,基本可满足现货贸易对LPG品质的判定要求,并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定价市场化:LPG属于气体能源类商品,没有市场限制政策,是气体能源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品种。年国家发改委取消LPG出厂价格与汽油的0.92:1的价格限制,定价基本实现市场化。

价格波动大:燃料用LPG市场竞争充分,市场价格影响因素众多,上游原油价格、国际贸易、船期、库容、季节、极端天气、炼厂检修等因素都会对国内价格产生影响,导致价格大幅波动。在国内价格上,年以来LPG价格波动幅度分别为56.8%、65.9%、86.8%、56.3%、66.7%。

可供交割量大:主流区域的市场地位显著。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是我国LPG的主要消费区域,华北、华南、华东地区LPG消费万吨,占全国的68.5%,是我国LPG贸易最活跃的地区。除外省LPG流入到华北、华南及华东地区外,三区域内的产量也达到了万吨,净进口万吨,可供交割量充裕。

合约规则特点

以国标为基础设计交割质量标准。以行业普遍使用的国标GB-为基础,设定了基于国家标准的主要交割质量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密度、蒸气压)、组分指标、残留物指标(蒸发残留物、油渍观察)、腐蚀指标(铜片腐蚀、总硫含量、硫化氢)、游离水等维度,以确保主要交割质量标准与现货贸易主流一致。同时,将(体积比20%≤C3≤60%)混合气定为标准品,将碳三含量(体积比0%<C3<20%)、(体积比C3≥95%,纯丙烷)LPG作为替代品,并允许同时交割纯丙烷和纯丁烷、且纯丙烷的重量比满足[20%,50%]作为替代品,设贴水0元/吨,满足企业交割需求。

以广东为基准交割地。广东地区的燃料用LPG年消费量达万吨,居全国首位,市场化和开放程度最高,众多炼厂和贸易商参与、竞争充分,形成的价格最具代表性。因此,LPG期货的基准交割地设为广东,交割区域包括了华南、华东和华北。

大商所首个全厂库交割品种。是气体能源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现货具有无第三方仓储企业存在、装卸车需要专用设备、交收地点有限制、无法完成计重以及行业不存在垄断等特点,因此不适合仓库交割和无仓单车船板交割,而适合采用全厂库交割。

滚动交割中,增加买方选择仓单的权利。LPG期货适用期货转现货、一次性交割和滚动交割方式。其中,为确保充分利用可供交割库容,从交割月第一个交易日到合约最后交易日的前一交易日期间,客户可申请滚动交割。滚动交割在“强行配对”的基础上,增加买方选择厂库仓单的权利。在交割申请日,买方可以根据卖方申请,填写第一意向和第二意向厂库,再由交易所按照“意向优先,平均持仓时间长优先”的原则进行配对,以此缓解异地接货给买方客户造成的各种不便。

危化品交割提供资质证明。LPG与甲醇、苯乙烯同属于危险化学品,现货生产、贸易、运输、储存等环节都必须符合《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要求,具备相应资质。大商所沿用已上市的苯乙烯对危化品资质的管理办法,规定一次性交割和滚动交割在交收日,期转现和标准仓单转让在申请时必须提供相关资质证明,使期货交割符合国家相关规定、规避法律风险。

梯度限仓设计,防范市场风险。对非期货公司会员和客户,自合约上市至交割月份前1个月第14个交易日期间,若合约的单边持仓量小于或等于8万手,则持仓限额为8千手;若该合约的单边持仓量大于8万手,则持仓限额为单边持仓量的10%。考虑到LPG价格影响因素多、波动幅度大,为严防逼仓风险,采用从严限仓的原则,大商所设置交割月份前1个月第14个交易日后至交割月前,持仓限额为手;进入交割月后,持仓限额手。

液化石油气的基本概况

(一)液化石油气的基本属性

1.液化石油气的组分

液化石油气(英文LiquefiedPetroleumGas,缩写为LPG)主要来源于油气田的伴生气体及炼油的副产品(尾气)。其中油田伴生LPG主要是由丙烷(C3H8)、丁烷(C4H10)组成。而炼厂生产的LPG组分相对复杂,除包含丙烷、丁烷外,还含有丙烯、丁烯(正-异-反-顺等异构体)等多种组分,是一种混合物。

2.LPG的物理性质

液化石油气以液态形式储存,以气态形式使用。一方面,LPG使用过程需经过减压或升温后才能实现气化,体积会膨胀倍,气化后的LPG可直接用于燃烧、汽车燃料和其他用途。另一方面,在低温或压力条件下,液化石油气可转化为液态,方便储存和运输。其中,以纯丙烷、纯丁烷两种形态存在的液化石油气,可通过低温液化方式利用低温库或冷冻船进行储存和运输。此外,对于组分比较复杂的液化石油气,由于没有固定的沸点,只能通过常温加压形式液化,其存储和运输需要通过压力容器进行。受到压力材料耐压性的物理限制,压力罐容普遍偏小。

3.LPG的危险性

液化石油气属于危化品2类:易燃气体。液化石油气易燃易爆,在一定范围内,空气中液化石油气的浓度达到1.5-9.5%时,遇到明火极易发生爆燃、爆炸;液化石油气有轻微麻醉性,过量吸入,会使人缺氧、窒息至死亡;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时,需要消耗的空气量约是该气体的25倍,因此应保持厨房、浴室、燃气具周围的通风状态良好;液化石油气不完全燃烧后产生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人吸入后极易中毒致死亡。

4.LPG较其他能源的优点

(1)污染少。LPG是由C3、C4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可以全部燃烧,无粉尘。在现代化城市中作为燃料使用,可以大大减少过去以煤、柴为燃料造成的污染。

(2)发热量高。同样重量的LPG发热量相当于煤的2倍,液态条件下,液态发热量为1kcal/kg;气态条件下LPG的发热量为kcal/m3(天然气为8kcal/m3、人工煤气为3kcal/m3)。

(3)易于运输。LPG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在一定的压力或冷冻到一定温度可以液化为液体,可用火车或汽车槽车、槽船进行水陆运输。

(4)压力稳定。LPG管道用户灶前压力不变,用户使用方便。

(5)存储设备简单,供应方式灵活。与城市煤气的生产输配和管道天然气的输送相比,LPG的存储设施比较简单。气站用LPG储罐储存,分销到单个用户时可以充装到钢瓶中运输和储存,不受管网输配的局限。LPG也可以通过配气站和管网,实施管道供气。由于LPG具有上述的优点,被广泛用作民用、工业和商业燃料。在地震等导致管道瘫痪情况下,LPG是重要的灾备气源。

(6)重要的化工原料。液化石油气的组分除可用于燃烧外,也可以按照不同工艺将其不同组分作为化工原料使用,实现LPG资源的进一步利用。如以丙烷为原料,可通过丙烷脱氢装置生产丙烯;以炼厂LPG中的正丁烯和异丁烷为原料,可生产异辛烷和甲基叔丁基醚等汽油添加剂。

(二)液化石油气的生产工艺

全球液化气供应中,10%为油田伴生气,52%来源于非伴生性气田,38%来源于石油炼制。中国液化石油气供应主要分为进口气和国产气两部分。进口气通过沿海的LPG进口码头购入,其中大部分以纯丙烷、纯丁烷形式通过冷冻船进口并在冷冻罐储存,混合后作为燃料销售。国产气是炼油过程的副产品,由于组分复杂,需要压力容器储存。此外,部分LPG深加工后的尾气也作为LPG供应来源。国产LPG组分相对复杂且差异较大。

1.从油、气田开采中生产

在油田开采时把携带在原油中的烃类气体,或在气田开采时把携带在天然气中的其他烃类,经初步分离及处理后,再集中送到气体分离工厂进行加工,最后分别获得丙烷和丁烷。在一定的压力下或冷冻到一定的温度对丙烷、丁烷分别进行液化,分装在不同的储罐中。生产商可以分别出售丙烷、丁烷,也可以按照用户的要求,把丙烷、丁烷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成符合质量标准的LPG再出售。

2.从炼油厂中生产

LPG是石油炼制过程中的副产品。通常原油在常减压蒸馏、热裂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裂化及延迟焦化等工艺装置加工处理过程中都会产生烃类气体,这些气体经吸收稳定工序后,在一定的压力下分离出干气与富气。干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和非烃类气体,还有少量乙烷和乙烯等。通常将这类气体直接送到气柜集中,然后分送到炼油厂的加热炉中作燃料;富气的主要组份为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类,还有少量戊烷、戊烯类及非烃类化合物,这类气体在一定压力下成为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组成的LPG。我国炼油厂生产的LPG主要从催化裂化装置中获得。

3.从炼厂乙烯装置中生产

在轻油或轻烃进行裂解生产乙烯的过程中,也会产生LPG组份;这类LPG质量较差,一般含碳四组分高。如果炼油厂与乙烯厂是同属一个单位,通常可把这两种来源不同的LPG进行适当的调配,以便获取符合国家标准的LPG。

4.LPG深加工尾气

目前针对LPG中的碳四组分,经过深加工装置后,部分未被利用的组分也构成LPG重要来源。目前碳四深加工主要有烷基化装置、异构化装置、芳构化装置、甲乙酮装置、醋酸仲丁酯装置等主要的大规模量产工艺路线。其中烷基化装置利用碳四组分中的正丁烯和异丁烷,约有20%LPG尾气副产;异构化装置主要利用正丁烯组分,约20%的LPG尾气副产;芳构化利用正丁烯组分,约60%的LPG尾气副产。

(三)液化石油气的用途

液化石油气主要作为燃料和化工原料。在燃料方面,由于其热值高、无烟尘、无炭渣,操作使用方便,已广泛地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领域,如民用燃料、工商业燃料、汽车燃料等方面;在化工原料方面,液化石油气经过分离得到乙烯、丙烯、丁烯、丁二烯等,可直接用来生产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及生产医药、炸药、染料等产品。此外,不同的液化石油气组分可进一步作为化工原料生产丙烯、异辛烷、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乙酮等,是理想的汽油添加剂。

国际液化石油气发展概况

(一)国际液化石油气供应情况

1.LPG的总体供应情况

世界LPG供应总量平稳增长,传统优势产区地位稳固。年世界LPG供应量为3.04亿吨,同比增长3.5%;近10年以来年均增长3%左右。从液化石油气供应的地域结构来看,供应量最大的区域为北美地区,总量为万吨,占比为30%,伴随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兴起,年以来页岩气副产丙烷量显著提升,直接导致北美地区LPG供应量大幅提升;其次为产油国相对集中的中东地区,产量为万吨,占比为21%;我国所在的远东(东亚)地区产量为万吨,占比20%。我国产量万吨左右,占全世界产量的9%,是第三大生产国。

2.世界LPG供应来源

世界LPG供应来源以油气田伴生气为主。世界LPG供应来源主要为油气田伴生气和炼厂副产气两个渠道,其中年油气田伴生气供应量为1.99亿吨,占比65.2%,是主要来源;炼厂副产气1.06亿吨,占比34.8%。年以来,伴随美国页岩气大面积开发,油气田伴生气的供应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从年的59.2%上升至年的65.2%;而炼厂副产气的比重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从年的40.8%下降至年度的34.8%。

3.世界LPG供应的气体组分情况

液化石油气的组分主要包括三个碳的丙烷、丙烯,以及四个碳的正丁烷、异丁烷、正丁烯、异丁烯、反丁烯、顺丁烯等。LPG中的烯烃在经过分离后可以加以利用,所以,目前世界液化石油气贸易标的主要的组分以丙烷和丁烷。

(1)油气田伴生气丙烷含量稳定增长,炼厂副产气丙烷含量保持基本稳定。近年来页岩气产量大幅提升,作为页岩气一种组分的丙烷产量稳定增长,丙烷比重不断加大,比例由年的57.5%增加至年的61%。而相应的炼厂副产气丙烷比例基本保持不变(46%)。

(二)国际液化石油气的消费情况

1.全球液化石油气总体需求趋势

全球液化石油气需求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年全球液化石油气需求量约2.26亿吨,年需求量达到2.48亿吨。伴随天然气管道运输及液化天然气跨洲际运输规模的不断壮大,抑制了部分液化石油气的需求,-年总体需求维持在2.5亿吨左右。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特别是亚洲液化石油气深加工(化工利用)项目的兴起,年起液化石油气总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年液化石油气消费量已达到2.95亿吨,较年增长约30%。未来液化石油气需求量有望继续增加,形成燃料与化工用途并重的增长态势。

2.液化石油气的地域消费结构

全球液化石油气主要消费区域集中于亚洲。年液化石油气消费量最大的区域为东亚,消费量达到万吨,约占全球LPG消费量的23.8%,如果考虑南亚及印度地区,整个亚洲LPG消费量超过1.39亿吨以上,占比超过48%。北美是全球第二大LPG消费区域,年消费量达到万吨,占比为22.3%。此外,拉丁美洲消费量达到万吨,是全球第三大消费区域。液化石油气主要的消费区域与供应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跨区域贸易发达。

3.液化石油气的消费用途与结构

液化石油气消费以燃料用途为主。液化石油气从总体看可区分为燃料和化工用途,而燃料用途可进一步区分为民用、工业用、汽车用等用途。年全球LPG燃料用量达到2亿吨以上,占比70%,其中民用燃料占比48.14%,工业燃料占比6.7%,汽车燃料占比8.09%。在化工用途方面,年全球LPG作为化工原料消费万吨,约占全球消费量30%。其中美国化工用途消费占比为52%、加拿大为2.6%、日本为25.5%、韩国为34.8%。

(三)国际液化石油气的贸易

1.全球液化石油气贸易发展情况

(1)全球液化石油气贸易量稳步增长,丙烷占比有所提高。年全球液化石油气贸易量约为万吨,占全球消费量的32%。年以来国际LPG贸易量显著增长,年均增长6.3%。其中丙烷贸易量由年的万吨增长至年的万吨,增长80%。丁烷贸易量由年的万吨增长至年的万吨,增长39%。在全球历年贸易量中,丙烷贸易占比有所提升,由58.1%增加至64.2%。

(2)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液化气进口国,美国跻身最大出口国,出口相对集中。从进口国来看,中国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液化石油气进口国,年进口量约万吨(年净进口万吨),占全球贸易18%。前十大进口国合计进口万吨,占全球贸易量的69%。从出口国来看,年美国丙烷出口量激增,导致其LPG出口量居全球第一,出口量为万吨,占全球贸易量33.3%。前十大出口国合计出口液化石油气万吨,占全球贸易量的96%。LPG国际贸易的出口集中度明显高于进口集中度。

(3)液化石油气的主要贸易流向。全球液化石油气主要贸易流向包括4条:一是以北美为中心的,如美国到亚洲、美国至欧洲、美国至南美;二是以中东为核心的,中东至东亚、中东至南亚、中东至欧洲;三是以非洲为核心的,非洲至东亚、非洲至南美;四是俄罗斯至欧洲。其中,近年来伴随美国丙烷产量逐步攀升,其相对价格优势部分挤压了中东至欧洲及东亚的贸易。

2.国际液化石油气贸易方式

(1)国际LPG贸易的定价依据。目前国际LPG贸易的定价依据包括:

CP价格(沙特阿美合同价),是离岸价格,是东亚LPG贸易的主要采价依据,CP价格于每月底对外正式公布下一个月的CP价格,目前50%以上的国际贸易仍采用CP价格。CP价格的不足在于其为月度定价、存在不透明折让、反应中东地区价格FOB定价模式。

FEI指数(阿克斯)是以日韩到岸价位标的的价格指数,是到岸价格,也是东亚地区LPG贸易的重要采价依据。FEI指数是CFR的日韩到岸价格,其不足表现为:一是仅仅反映日韩供求,二是价格代表性不足,三是阿克斯的采样备受质疑。

MB(OPIS)指数是美国的离岸价格,近年来影响力逐步增强。MB指数由OPIS发布,不足在于:一是仅仅反应北美价格,二是与其他价格不同步等。

(2)LPG国际贸易的方式。目前LPG国际贸易主要采取FOB和CFR、CIF为主,CP价格和MB指数均为FOB价格,主要适用中东和北美直接供货形式,是贸易量较大且具备直接与供应方拿货的贸易方式。此外,中国进口商通过经纪商,以CFR以或CIF的贸易方式来购货为主,每次购货量约2.2万吨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一是中国虽然进口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缺乏定价的话语权,与产区直接购货机会不多;二是通过贸易商和经纪公司购货可以规避买家自行安排运输船的市场风险。

(3)LPG贸易的合同方式。目前为止,中国进口商与国际贸易商的交易方式主要有现货以及长期合同货两种模式。现货一般由国内进口商对国际贸易商或船运经纪发布买货标书或要约,明确表明所需货量以及交割时间,以便贸易商选取当前可供发售的现货来进行贸易。长期合同货指由国内进口商与贸易商签订的在一定时限内有固定数量的LPG交割贸易(定量不定价)。长期合同成交货量较大,对贸易商能否稳定提供资源供应以及进口商自身资源周转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以中国进口商购入2.2万吨LPG为例,自双方协商议价成交签订合同后,需由国际贸易商以及船运公司经纪负责安排装船运输,然后约两周后抵达中国国内指定港口,到达国内港口卸货仓储后,超大型冷冻船将空船再次返回中东地区,整个完整的贸易流程耗时约40天。

3.国际液化石油气贸易流程

(1)国际液化石油气贸易流程

目前国际LPG的主要供应商集中在中东、北美地区,资源的贸易、运输需要多方面配合,因此国际市场上交易的参与者一般由供应商、贸易商、船运经纪、船公司以及进口商五大部分构成。国际液化石油气一般贸易方式是用超大型完全冷冻货船通过航运,自中东地区统一装船运输至各大进口码头。

(2)国际液化石油气贸易船舶

作为主要的运载体,LPG船舶在国际贸易中显得至关重要。按货物运输方式分为全压式(装载量较小)、半冷半压式(装载量较大)和全冷式(装载量大)。全球目前共有艘超大型冷冻船运营,总运量超过万吨。由于货物的高压低温性、挥发性和易燃易爆性,装卸过程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码头、罐区的设计也要符合统一的标准。LPG的国际贸易也因三类船的分类来划分长短线距离的运输模式。

第一类,全压式运输船(Pressurize)。又称常温压力式,是把气态货物在常温条件下加压液化。但少数气体诸如乙烷、乙烯、甲烷在高于临界温度下无论加压多高也不会液化。全压运输船的船舱不需设置隔热与低温冷却设备。通常最高设计温度为45℃,最高设计压力为1.75-2.0MPa。

第二类,大型半冷冻式运输船(LargeSemiRefs)。又称低温加压式,第一艘该型船建于年,容积为立方米。这类船早期冷却工作温度为-5℃左右,压力0.8MPa左右,运载量接近于全压式LPG船,现已很少建造。近年来,这类船分为两类,较多的冷却温度为-48℃,少数运载乙烯的为-℃,工作压力为0.5-0.8MPa。

第三类,全冷冻式运输船(FullyRefrigeratedorVLGC)。又称为低温常压型,液化气贮存于不耐压的液舱内,处于常压下的沸腾状态。液舱设计压力一般为0.MPa,单个液舱容积很少受限制,适宜建造大型船舶,容量大都为5-10万立方米。

(3)国际LPG贸易合同条款

由于国际LPG贸易是一种对外贸易,除了固有的议价协商外,因涉及的交易金额巨大,买卖合同的制定就成为了保障双方利益的唯一依据。国际贸易合同条款主要包括标的物(包括丙烷、丁烷的含量)、数量、质量、作价方式、卸货港口和日期、付款方式、装载船只、滞期费用和卸货时间等。

涉及LPG贸易特殊性的条款主要是质量指标、装载船只及滞期费用。中国采购的冷冻货一般要求符合沙特阿美公司的标准;由于部分进口码头和储罐的技术条件,对装载的船只的大小、是否有升温设备等各有要求。

我国液化石油气的生产情况

从我国液化石油气来源来看,可以分为炼厂副产气和油气田伴生气、深加工装置尾气等,我国LPG主要来源于炼厂炼油副产气,占比99%以上;从液化石油气的商品化来看,可以区分为炼厂内部用气和外部商品化气,按年我国加工原油6亿吨,5%回收率,LPG实际产量约为万吨,年我国商品LPG产量为万吨,商品化率87.2%;从液化石油气用途来看,液化石油气生产可区分为用于燃烧用途的燃料气,用于化工用途的原料气。在本报告的LPG生产部分,将按照LPG商品量统计口径,从总体生产情况、燃料气生产情况、原料气生产情况三个维度来进行分析。

(一)液化石油气的总体生产概况

1.我国液化石油气国产量总体保持小幅增长态势。年我国国产LPG总量为万吨,较年增长约3.24%。其中-年之间,由于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我国LPG产量出现小幅降低;而后出现恢复性增长。但伴随炼厂内部对LPG的进一步利用和加工,外卖商品量有所降低;此后伴随油价的降低及炼油能力的增加,LPG商品量生产恢复增长。

2.供应结构多元化,“两桶油”在LPG国产量占比较高,但在整个供应量中占比31%。从液化石油气供应企业(集团)来看,可明显区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地方炼油厂及其他、深加工企业,年产量分别为万吨、万吨、万吨、.8万吨、和.5万吨。从国内影响力来看,“两桶油”(中石化、中石油)在国产量的占比较高,年两桶油合计产量占比达到59.2%,但考虑进口供应后,占比31%。

3.华北和华南地区是我国LPG的主产区。由于山东省是我国地方炼厂最为集中的区域,山东所在的华北地区是我国LPG产量最大的区域,产量.7万吨,占比28.6%;华南地区产量.6万吨,占比19.8%。华东、华南及华北总产量万吨,占全国产量59%。

4.山东省液化气生产企业相对集中

年,我国有液化石油气产出的企业总计家。分布特点可概括为:一是因为山东省地方炼厂和深加工发达,有多达74家LPG生产企业(包括40家地炼和30家深加工),居全国首位。二是中石油全国共有29家LPG生产企业、中石化35家、中海油5家、地炼62家、中化集团6家和深加工企业73家。三是中石油LPG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东北和西部;中石化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中海油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地炼LPG生产企业主要集中于山东;深加工主要集中于山东地区。

(二)液化石油气的燃料气(燃料用途)生产概况

1.燃料气产量呈现先降后升趋势

受炼厂自用及部分燃料气被抽提为原料气影响,年-年燃料用途LPG产出有所下降。年我国LPG产出主要用于燃烧,其总产量为万吨,而年商品量产出下降到万吨。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炼厂内部加大了对LPG利用,主要用于内部燃料和化工装置的原料。二是伴随LPG深加工的兴起,原来用于燃料用途的LPG以化工原料气的形式外销。年以来,受我国炼油量的提升,LPG化工原料增速放缓,LPG燃料气的产量呈现小幅增加趋势,到年已经恢复到万吨水平。

2.“两桶油”在国产LPG燃料气领域占比较高。从年数据来看,中石油产量万吨,中石化万吨,两者占比达到53.6%。其中中石化仍是我国国产LPG燃料气的最大生产企业,占比达到34%。从纵向来看,中石油燃料气产量稳步提升,由年万吨增加至年的万吨;中石化燃料气产量有所下降,占比由年37.2%降至年33.8%。此外,地方炼厂产量增加,而深加工企业由于开工率较低,LPG产量下降。

3.华北、华东、华南地区是我国国产LPG燃料气的主产区。从年的数据来看,山东为代表的华北地区的产量已经达到万吨,占比24%。华南地区由于LPG化工装置少,主要以燃料气产出为主,产量万吨,占比21.9%;华东地区产量万吨,占比12%。华东、华南及华北三地区的总产量达到万吨,占比58.2%。

4.华北地区厂家数量相对集中,“两桶油”企业数量占据全国比重较大。从区域分布来看,华北地区是我国LPG燃料气生产企业相对集中地区,且结构上以深加工企业居多。此外,从企业性质来看,中石油、中石化下属炼厂也是我国燃料LPG的主要提供方,两大集团总计46家企业有燃料气产出。

 (三)液化石油气的原料气(化工用途)生产概况

液化石油气的原料气,主要是指富含烯烃的碳四,具体包括富含异丁烯的混合碳四、经过MTBE(甲基叔丁基醚)装置后富含丁烯的醚后碳四等,但伴随“两桶油”及其他炼厂内部深加工装置的不断上马,未来原料气的产量将呈现萎缩趋势,商品量逐步下降。

1.原料气的产量也在稳步提升,但受政策影响未来商品量规模将大幅萎缩。我国LPG深加工在年前后开始逐步兴起,当时主要的装置是芳构化,利用LPG组分中的正丁烯。年我国LPG原料气产量约为万吨,伴随着LPG深加工工艺的不断丰富,烷基化等装置不断出现,对原料气的需求不断增加,年原料气产量达到万吨,较年增加60%以上。

但伴随乙醇汽油应用及国六标准实施,原本大量外卖的醚后碳四,炼厂将大量自用。未来中石化拟自建10套装置,产能万吨;中石油拟自建9套装置,产能万吨,将内部消耗原料气万吨,原料气规模将出现大幅萎缩。

2.“两桶油”在LPG原料气领域具有垄断地位。从年数据看,中石油原料气产量万吨,占比25.7%;中石化原料气产量万吨,占比40%;两桶油产量合计占比达到65.7%。从企业性质来看,近年来不同性质的企业原料LPG的产量进入平台期,总体规模变化不大。

3.东北、华北是我国LPG原料气的主产区。从区域分布来看,华北地区原料气产量万吨,占比33.6%。东北地区产量次之,达到万吨,占比18.6%;此外,华南地区原料气产量达到万吨,占比17.4%。

4.地炼和中石化原料气生产企业数量最多,山东地区是我国原料气企业集聚地。从统计数据看,中石化有22家企业有原料气产出,地炼有35家企业有原料气产出。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地区是地炼集中区域,原料气产出企业最多,达到35家。

我国液化石油气进出口情况

(一)进出口税号和税率

液化石油气细分产品的海关税则号及其税率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1液化丙烷,目前执行的暂定进口税率为1%,增值税率为9%(年4月修改);10其它液化丁烷,目前执行的暂定进口税率为1%,增值税率为9%(年4月修改);

1其他液化石油气及烃类气,年最惠国税率为3%,普通税率为20%,增值税率为9%(年4月修改)。

(二)我国液化石油气进口近年增速较快

1.我国LPG进口近年来增长迅速,以丙烷进口为主,对外依存度超过40%

(1)近年来LPG进口量保持强劲增长。年-年我国LPG净进口量总体维持小幅增长,年均增长幅度为10%,对外依存度维持在10%左右。但年以来,伴随国内炼厂LPG自用量提高、LPG化工用途的逐步兴起,LPG净进口量强劲增长,年净进口量万吨,年净进口量增加至万吨,年均增长近60%。同时,该阶段LPG净进口量增长明显高于国内LPG产量的增长,对外依存度已经由年的11%增长到年的41%。

(2)我国LPG进口主要以纯丙烷和纯丁烷形态进口,以丙烷为主。年我国净进口丙烷万吨,占比74%;丁烷净进口万吨,占比26%。就丙烷而言,伴随国内丙烷脱氢化工利用装置的不断投产,其进口增速快,占比高。年-年以来保持快速增长,从年的万吨激增至年的万吨,年均增幅超过50%。丙烷进口占比从年的68%增长至的74%。就丁烷而言,进口增速低于丙烷,占比不断下降。年-年以来丁烷进口保持增长,从年的92万吨增至年的万吨,年均增幅近40%,但增速略低于丙烷。而且,丁烷比重从年的32%下降至的26%,在进口LPG的比重进一步降低。

2.LPG进口以华东、华南及华北为主

LPG进口需要依赖港口设施,我国LPG进口主要集中于华南、华东及华北等东部沿海区域。华东地区是我国LPG进口量最大的区域,净进口量为万吨,占比40%;华南地区是我国第二大LPG进口区域,净进口量万吨,占比39%;华北地区是我国第三大进口地区,净进口量万吨,占比20%。我国华东、华南及华北地区LPG进口量合计占比99%,是我国LPG进口的主要集散区。

此外,华东地区丙烷占进口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由于华东地区是我国丙烷脱氢项目的主要集中地区,化工项目的大量集聚导致丙烷进口比例较其他地区要高。年华东地区进口丙烷比例为82%,而华南及华北地区的丙烷比例均为68%左右。

3.LPG进口主体多元

我国LPG进口企业多,进口量分布较为分散,东华能源是我国最大的LPG进口企业,年净进口量达到万吨,占比27.7%,占我国总消费量的11%。前五大企业占净进口量比67%,占我国总消费量的27.4%;前十大企业净进口占比86%,占我国总消费量的35%。

从丙烷进口来看,东华能源自有两套丙烷脱氢装置,并大量开展燃料气贸易,其年丙烷净进口全国最大,达到万吨,其中自用量万吨,外卖商品量万吨。此外,天津渤化、宁波海越、浙江伟星为单独的丙烷脱氢装置,没有燃料气贸易。

就丁烷进口而言,东华能源仍是我国最大的丁烷进口贸易商,年净进口量为万吨,其次为中国燃气和万华化学等。由于丁烷化工利用规模有限,我国主要的丁烷进口主要用途民用燃料领域。

(三)我国液化石油气出口规模有限

1.我国LPG出口量总体规模不大,出口量近年来有所回落

我国LPG总体供应不足,以进口为主,出口量有限。我国LPG出口目的地主要为东南亚及港澳地区。由于东南亚等地没有大型VLGC(LPG冷冻船)船的接驳设施,在我国华南地区会有少部分LPG转出口至东南亚等地。从趋势看,呈现减少的趋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东南亚等地VLGC接驳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LPG转出口贸易逐渐萎缩,年出口量仅为万吨,年以来基本以5%-6%的速度衰减。

2.从出口来源地来看,华南地区是我国LPG出口的主要地区。华南特别是广东地区与东南亚和港澳等地距离较近,在LPG出口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年华南地区LPG出口量万吨,占我国LPG出口量的99%。

3.从出口的丙丁烷比例情况看,以丁烷为主。由于我国LPG出口目的地以东南亚和港澳为主,普遍气温较高,丁烷是理想的民用燃料。而丙烷由于在高温下压力较高,易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我国LPG出口比例中,丁烷居于主导地位。年我国丁烷出口量67万吨,丙烷出口量仅为40万吨,丁烷出口占比超过60%。

4.从出口企业层面来看,我国LPG出口主要集中于华南地区的LPG企业。珠海龙华等企业具有泰资背景,加之距离较近,这些华南企业成为我国LPG出口的主要主体。年新海能源出口25.8万吨,位居第一,其次分布为珠海龙华、东华能源、九丰能源及潮州欧华等企业。该六家企业的出口量约占我国总出口量的90%以上。

我国液化石油气的消费情况

(一)我国液化石油气消费总体概况

我国LPG消费量快速增长,以燃料消费为主。我国石油液化气市场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步,经过九十年代末、20世纪初的高速发展后,近十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化工用途的兴起,国内市场对LPG的需求日益增强。在-年的八年间,随着我国LPG化工利用的兴起,LPG消费量快速增长,我国LPG年表观消费量由万吨上升到约万吨,年平均增幅超过9%。但年以后LPG化工利用总体处于饱和状态,但燃料用途是我国最大的消费领域。

(二)液化石油气主要的消费领域

液化石油气(LPG)可作为工业、民用以及内燃机燃料。同时,它的化学成分决定了其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化工原材料,可广泛应用于生产各类化工产品。在总消费量万吨中,燃料消费万吨,占比53%,化工消费万吨,占比47%。

1.LPG的化工用途。

LPG的深加工的化工用途兴起于年,目前LPG深加工有MTBE、芳构化、烷基化、异构化等多条用于调和汽油的技术路线,以及用于生产甲乙酮、醋酸仲丁酯、顺酐等的非调油技术路线。由于受到原料气气源的紧缺、成本上涨及征收消费税的多重因素影响,未来LPG的化工用途中前景并不明朗,依据目前现有装置的产能水平、开工率及LPG的技术流程中的使用量,年LPG消费量中的47%将用于化工用途,消费量达到万吨。

(1)烷基化是占比最高技术路线,但未来原料将出现短缺

烷基化主要是利用LPG中的正丁烯及异丁烷反应生成异辛烷,其中烷基化的原料包括两种:一种是富含正丁烯的醚后碳四,其含量要求在35%以上的正丁烯。另一种是异丁烷。二者通过反应后生成异辛烷,并副产LPG。主要产品异辛烷是提高汽油标号的主要汽油添加剂,是目前能够满足国六标准的主要汽油添加剂。

烷基化汽油添加剂行业利润空间相对稳定,但未来商品有萎缩的隐患。目前异辛烷生产企业利润维持在-元/吨。但未来该化工利用路线前景堪忧:一是原料醚后碳四未来将出现短缺。由于原料醚后碳四来源于MTBE(甲基叔丁基醚)的尾气,MTBE也是汽油添加剂,但由于国六汽油标准的实施和乙醇汽油推广,将大量替代MTEB添加,最终导致副产品醚后碳四产量将锐减。二是醚后碳四原料主要来源于炼油厂,在国六标准实施后,原来炼厂可提高汽油标号的其他添加剂均不符合标准,中石油及中石化在内的炼厂均将大量内部使用自产的醚后碳四用于自身的汽油添加,外卖的醚后碳四商品量将大幅萎缩。

受到醚后碳四原料影响的技术路线不仅包括烷基化,同时也包括芳构化和异构化等技术路线。

(2)丙烷脱氢(PDH)

丙烷脱氢LPG深加工路线,主要是利用LPG中的丙烷,通过脱氢的化学反应后生成丙烯。PDH主要是利用进口的高纯度丙烷,出于对原料稳定供应和品质稳定考虑,我国的丙烷脱氢企业一般选择从国际市场进口丙烷作为原料,且保持稳定的点对点供应为主,到岸后各个企业以进口自用为主,没有现货贸易。该技术路线的利润可维持在-1元/吨。目前我国共有8套丙烷脱氢装置,年的丙烷消耗量为万吨。但未来丙烷脱氢项目拟投产项目约万吨,未来利润空间恐大幅萎缩。

2.我国LPG燃料用途

LPG除作为化工原料外,在其他各个行业均作为燃料使用,燃料用途是LPG最大的使用领域。年燃料用途消费量为万吨,占比53%。燃料用途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城镇民用燃烧、工业燃料、餐饮燃料和农村消费几个部分。其中农村消费占比最大,达到38%;餐饮也是LPG重要消费领域,占比34%。农村消费和餐饮消费构成了我国LPG消费最大的领域,且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此外,工业燃料和城镇居民燃料占比分别为5%、23%。随着我国管道天然气的普及,天然气对城镇居民LPG的替代趋于稳定,不具备管道铺设标准的城镇居民客户构成了城镇范围内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但工业燃料领域整体因为成本因素一直处于萎缩状体。

3.农村消费和餐饮消费是LPG的刚性需求领域,天然气无法取代

(1)就农村LPG消费而言,未来增长潜力较大,天然气无法取代。农民外出打工收入元/天,可购买一瓶LPG为农村留守人员使用2-3个月,而每天放弃打工的砍柴量只够用1个星期。农民收入提升为LPG需求提供新增长点。

此外,在环保政策影响下,LPG以其清洁、灵活、不依赖管网设施、低成本配套成为农村“煤改气”的首选能源。首先,LPG是清洁能源,其硫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与天然气接近,是煤炭的万分之0.4和万分之6。同时LPG在农村地区可不依赖管道等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入,灵活配送到边远地区。此外,农村LPG经济性明显优于天然气。按照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的统计数据,60户/平方公里是天然气与LPG经济性(有国家和地方补贴)的人口密度临界值,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人口密度低,LPG是农村“煤改气”和农村“气化”的良好气源。

(2)在餐饮领域,天然气无法取代,保持增长态势。在餐饮领域,天然气无法替代LPG,年餐饮用LPG消费万吨,且稳步增长。我国餐饮业营业收入近年来保持10%以上增长速度,受此影响,餐饮用LPG保持2.26%左右的增长。从调研企业来看,餐饮用LPG消费量及其在LPG燃料消费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目前已超过30%。其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餐饮用户中,租赁店面用户在80%以上(中国燃气调研结果),由于房租及餐饮经营业户均对未来经营具有不确定性,平均15万以上的天然气接驳费用,双方均不愿意承担,LPG成为理想的灵活气源。二是LPG热值较高,符合我国餐饮习惯。我国菜品以爆炒为主,天然气热量不足影响爆炒效果。

(三)液化石油气地域消费结构

我国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消费区域集中于华南、华东、华北地区。一是与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有关;二是该三个地区总体能源匮乏,作为方便快捷、进口资质放开和市场化的能源,LPG在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备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